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2021年10月8日,国内外百余名血液学顶级专家齐聚人间天堂姑苏城,共同参与由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江苏省血液研究所主办的第14届苏州血液学峰会。众多大咖济济一堂,齐聚于此,一起收获和审视这一年以来血液领域学术的硕果,共同审度血液学科未来的发展。在回顾血液学领域辛苦耕耘和丰硕成果的同时,立足高远展望未来,继续为广大血液病患者播种下新的希望。
苏州血液学峰会开幕式及领导致辞
10月9日上午,第14届苏州血液学峰会开幕仪式正式启动。会议伊始,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首先代表会议主办方,对各位专家学者以及嘉宾的莅临表示了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吴德沛教授感慨道,苏州血液学峰会自2008年阮长耿院士牵头组织第一届至今,已经连续举办第14年。14年不忘初心,14年砥砺前行。从上世纪五十年代陈悦书教授开创苏州血液先河,到如今苏州血液获批成为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苏州血液学的发展历经了漫长奋斗历程。忆昔惜今,我们定当珍惜和发扬前辈们的经验和精神,做好“继承者”和“开拓者”,争取高原学科上再建高峰。
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所长阮长耿院士指出,苏州血液学领域的发展,离不开各界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希望各位血液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血液领域深耕,做出更大的贡献。
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陈卫昌教授致辞道,血液学科是我校、我院的传统优势学科。自2019年获批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来,血液学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021年7月上线血液科全病种大数据平台;10月国内首个血液学医学博物馆落户苏州,相信今后可以成为我院、我校乃至我市的一张靓丽文化名片。
苏州市人民政府曹后灵副市长对莅临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对中国血液学博物馆的落成表示了祝贺,曹后灵副市长致辞道,苏州血液学科同苏州这座城市一样,即饱含悠久历史,又不断开拓创新。数十年来,始终坚持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在血栓与止血、恶性血液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取得了系列原创性成果,获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苏州人民提供了强大的医疗支持,并且辐射全国及海外。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理事长、中国抗白血病联盟主任委员马军教授对大会的如期举行和中国血液学博物馆的落成表示了热烈祝贺,并指出苏州血液领域近年来迅猛发展,为我国血液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已经成为中国血液领域的榜样。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九届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会长黄晓军教授认为,能够和全国众多高水平的同道讨论切磋,是一段非常愉快的旅程,黄教授赞叹道,中国血液领域这些年来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这是我们中国血液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国著名血液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陈竺院士致辞道,希望本次峰会一如既往地做好交流的平台,思维碰撞、灵感启发,助推中国血液学的发展进步。希望各位同道弘扬科学精神,秉持家国情怀,继续在血液学领域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为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建设健康中国、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血液学博物馆落成典礼
精彩的开场致辞结束后,吴德沛教授表示,中国血液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有很多珍贵的文史及手稿资料,很值得被记载和珍藏,也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和知识,需要向人民群众去宣教推广,更重要的是,我们的青年学者从前辈大家的事迹里汲取精神力量。为此,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牵头,在全国同道的支持帮助下,历经一年多的筹备施工,中国血液学博物馆终于在苏州竣工。在几位大咖专家和曹副市长的共同参与下,中国血液学博物馆落成典礼正式举行。
《造血干细胞移植标准数据集(2021版)》正式发布
近二十年来,国内造血干细胞的移植临床规模和研究水平迅速提升,已成为国际移植领域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为了更好地服务和指导临床实践,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苏省血液研究所、苏州大学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所共同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标准数据集(2021版)》,并于本次大会上正式发布,为深入挖掘临床实践中沉淀的真实世界大数据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本次苏州血液学峰会的成功开幕,为全国血液学人士分享了血液学最新前沿进展,进一步推动了全国血液学的学术交流。众多专家学者就血液学热点话题进行了精彩纷呈的演讲,使与会的血液学人士收获颇丰。众多血液学人士将继续传承为血液病患者服务的精神,使中国血液学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更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