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5日,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为承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作为合作单位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炎症微环境中间充质干细胞对肝肾纤维化的调控作用及干预策略”启动会在苏州举行。此项目由苏大附一院副院长、苏州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时玉舫教授牵头。

看这项目非常高大上,但其实很是接地气,是一项对肝肾疾病患者非常大的利好消息!听小编来为您一一答疑!
01肝肾纤维化
肝肾纤维化您可能不熟悉,但是,肝硬化、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竭您一定听说过!肝硬化疾病的进展会导致肝癌,肾功能不全、肾衰竭的患者将接受长期肾脏透析,有时还需要进行肾移植。追溯疾病的原因,肝肾纤维化或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02间充质干细胞
纤维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如何才能使纤维化的肝脏、肾脏恢复原有的功能呢?时玉舫教授团队在十年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间充质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最早在骨髓中发现,作为干细胞巢的组成部分,具有调控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的能力,并具有向脂肪细胞和成骨、成软骨细胞分化的潜能。
随后的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在脐带、脂肪、肺脏、肾脏等多种器官中均有存在,作为基质细胞维持器官内环境稳态。通俗来说,就是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提供生长因子、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可以干预组织中的微环境。
通过这样的干预,可以使变“坏”的细胞重新恢复活力,或是清除已经“坏死”的细胞,同时促进组织内能够替代原生细胞的“种子细胞”快速成长,恢复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这也就是该项目中间充质干细胞非常重要的“赋能效应”
03如果您还是云里雾里...?
在小编的强烈要求下,团队给小编打了一个比方,专门解释“炎症微环境中间充质干细胞对肝肾纤维化的调控作用及干预策略”这个项目。
假如您种了一块地(“肝肾”),经过长年累月的种植、施肥等,地上的土壤已经结块(“纤维化”),土壤不够疏松,这必然导致庄稼的产量不高!而“间充质干细胞”的使用,将使土壤环境得以改变,从根源上使土地恢复原有的状态!
好了,小编已然尽力,如果您还是看不懂,那就通过下面这个数字来感受一下此项目的重要性吧!
此次项目获得科技部中央财政专项经费2962万元。这是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历史上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也是目前获得中央财政专项经费最多的科技项目。

04专业化解读
时玉舫教授团队自2008年在国内开展干细胞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来,致力于MSCs与免疫细胞交互调控的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阐释了MSCs-免疫细胞交互调控在炎症性疾病如自身免疫病、纤维化、肿瘤等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借以免疫调节分子、细胞代谢产物、细胞接触等方式,调控多种免疫细胞特性和功能的分子机制。MSCs能够广泛、活跃地与微环境中的组织细胞、干细胞、免疫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等组分交互作用,在生理病理条件下,调控疾病的进展和修复。MSCs移植在许多炎症性和损伤性疾病,如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多发性硬化、心肌缺血等疾病中均显示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目前肝肾纤维化治疗以原发病治疗为主,尚没有专门的肝肾纤维化药物。该项目将优化肝肾纤维化的干预新策略,项目的顺利实施将为肝肾纤维化病人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