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附一院缪小浪:前线“战”记 | 此刻场景,勾起我2013年的支援回忆


2020-03-02

讲述人:苏大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 缪小浪

地点: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我们到武汉已经17天。这些天里,大家都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武汉方言跟普通话不是很相通。年轻人还好,每当遇到地道的武汉爷爷奶奶们就有点懵了。然而,我们的患者里大部分都是六七十岁的爷爷奶奶,为此我们在闲暇时间特地去了解了一点简单交流的武汉本土话。开口说是不太可能,但是听到病人讲时,能够大概辨别他们的意思,希望这样能更好地与患者沟通。

晚8点,我们出发时就收到16床患者可能需要插管行有创通气的通知了,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从内心深处,我们当然希望患者都往好的方向发展,不要有病情变化,但有些时候也会事与愿违。上车时,发现郭强队长也与我们一起去医院——每次抢救病人,或者病人病情变化时,郭队总是亲自上阵,不管多晚。他总说:“我们尽力尽责,做我们能做的一切。”

     引力播 讲述人:苏大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 缪小浪

地点: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很多时候医疗护理需要大家协同工作,于是我们几人分头行动。赵志特护这个危重病人,配合医生进行插管,佳丽负责医嘱处理,我则是准备紧急用药,取一些相应的物件,王灿也在病房准备呼吸机等,一切有条不紊。21:30患者有创通气成功,脉氧也上升到87%左右,逐渐稳定下来。才短短半小时,大家都感觉到防护服下的衣服湿透了,眼角有汗水流过,鼻尖唇角的汗水也交织在一起。

突然想起了2013年,我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房支援时,重重防护下,我们的衣服也是湿了干,干了湿……这样循回。现在,我们在武汉,做更严密的防护,跟患者隔着面屏。也许你们看不到我们的脸,但我们的心在一起,劲往一处使。我们想尽力救治他们,想看他们像花一样满足的笑颜。

今天,我们还联系志愿者买了两套家居服送给25床的郭奶奶。她没有换洗的衣服,家里人也处于隔离期没办法送衣服来。这几天武汉气温却渐渐回升,前两天给奶奶穿了我们的一套保暖内衣她说太热,大家正愁呢,佳丽就想到了这个办法。奶奶看到我们带过去的衣服,激动地感谢我们。我们还从酒店带了梳子,给奶奶梳头,拉着她手的说:“奶奶,不要见外,在这里,我们就是您的家人!”

     引力播

凌晨1点下班,脱下层层防护,大家终于能轻松地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了。刚来的时候,大家都会发现鼻梁、脸部、耳廓受压明显,压痛、发红、水疱时有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穿戴防护用品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保护措施也比较及时,脸部和耳廓受压的情况有所好转,却又出现新的问题。由于反复手消毒、洗手,长时间带着多层手套,我们十个人中就有一半的小伙伴出现了手部湿疹、过敏样改变,痒、水疱、疹子、裂口、皮肤破溃……有的小伙伴已然用上了药膏,我也不例外,但即使身遭改变,我们也不会放松对感控的落实,亦不后悔来武汉救治患者!

换好衣服,走出医院大门时已将近2点,一阵微风迎面扑来,无月,和风细雨,有春天的感觉。白天时收到家乡的问候,柳树已吐新芽,心中感怀:武汉的春天也快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