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苏大附属儿童医院:勇担重任尽锐出战,上下一心科学抗“疫”


2020-03-0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积极响应上级部署,快速制定医院疫情防控方案,认真开展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工作。2020年1月20日至 2月25日,医院两院区发热门诊累计就诊388人次,留观164人次;共采集样本171件,其中阴性结果为170件,阳性结果为1件。医院虽然不是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但也为苏州市儿童青少年疫情防控托底和对口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做了大量工作。现将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学精准施策

定期召开例会。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每日组织召开新冠肺炎工作小组例会(工作日每日2次、周末每日1次),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各部门相互协调,立即督办整改,做好疫情期间基本医疗服务工作并持续改进。每周组织召开新冠肺炎领导小组会议,集中学习相关文件精神,部署安排疫情防控及相关重点工作。

强化专题培训。根据国家卫健委下发的最新版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依据分层分类分级原则,第一时间组织对全院职工的专题培训,涵盖本院职工、外院规培医生、在校学生等,实现全员覆盖。同时加强对医院预检分诊处、发热门诊、急诊留观室、住院处医护人员的针对性培训,包括初期对患儿筛查、自身防护的注意要点等,强化医护人员的疫情防范意识,确保医务人员零感染。

二、统筹专家资源,配强防控力量

调整诊区布局。根据新冠肺炎诊疗规范和要求,合理规划、调整医院发热门诊布局。医院紧急腾空景德路院区急诊病房,改造成8个隔离间;总院发热门诊区域内改造增加7个隔离单间,用于第一次采样筛查阴性病例的隔离观察治疗室。按需设置监测隔离点,筑起疫情防控屏障。

前移医生关口。为最大限度减小疫情隐患,结合医院实际,医院于2月起在两院区预检分诊处增设高年资医生,根据最新疫情防控询问要点,严把疫情筛选关,确保患儿合理分流。根据新冠肺炎防控和诊疗方案,制定医院预检分诊处、发热门诊及住院病人处询问要点,并及时培训一线医护人员,发放纸质学习材料,确保筛查工作落实落细。

组建援鄂团队。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对口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安排,医院迅速组建三个援鄂医疗队,每个团队由呼吸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护理等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全天候24小时待命。2月11日,医院12名医护人员(包括4名医生、8名护士)出征驰援湖北黄石,在疫情防控最前线铸造牢固的生命防线。

三、强化互联互通,发挥各方作用

开通线上咨询。作为苏州市首家开展线上咨询服务的医院,每日固定安排三位呼吸、感染等专业医师及众多志愿者医师,通过互联网为患儿家属提供疫情防护科普及其他问诊咨询服务,大大降低了线下就诊可能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截至目前,线上咨询累计达753人次,在江苏省卫生健康系统内排名前十,已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建立会诊制度。医院组建了以感染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影像、检验科等为主的专家组,由专家组24小时对可疑患儿病情进行讨论,提出诊疗意见,为苏州大市儿童疫情防控与救治托底。

四、加强院感防控,落实专项检查

设置五道“防线”。医院设置了预检分诊处、发热门诊、急诊观察室、收治病区及过渡病房五道“防线”,层层把牢院感防控关。其中“过渡”病房是将两院区发热门诊留观采样病人全部隔离收治、集中采样、管理,筛查出的阴性患儿再转至其他病区继续治疗,每个收治病区设置“过渡病室”,确保正常医疗和疫情防控工作两不误。

开展专项督查。医院相关职能科室包括医务处、感染管理处等开展对诊区、病区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专项检查,发现院感防控措施不到位及病历书写不规范等问题,及时对相关科室发出整改通知,要求立即整改反馈,强化复查督查,持续改进新冠肺炎防控工作。

五、创新科普宣教,加强心理干预

制作苏儿健康“画”新冠系列。为解决儿童如何科学防疫的问题,院内多部门联合制作儿童防疫科普漫画,自2月19日起每日在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利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描绘抽象的新型冠状病毒,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组,为儿童群体送上丰盛、优质的科普套餐。

开设洗手教学。国家卫健委明确,儿童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为减小儿童感染风险,医院创作了“儿童怎样科学洗手”趣味小视频,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讲解洗手步骤,在苏州大学微信号和广电总台新闻夜班车栏目等宣传推广。

加强心理干预。为疏解一线医护人员焦虑情绪,医院对院内医务人员抽样问卷调研摸底,还邀请了苏州大学、苏州市广济医院心理学方面专家来院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专家根据医务人员个体差异性,采取个性化心理干预措施,及时有效缓解医务人员心理压力。

六、重视教学科研,谋划协同发展

精化学生管理。医院严格按照上级部署,对1月23日之前途径武汉返苏学生及时上报并进行隔离医学观察14天。严格贯彻落实苏州大学要求,寒假离校学生2月底前不返校,并有序安排学业任务。为实时掌握学生动态,设计日报表统计小程序,每天采集学生健康状况、所在地信息,实行“一对一”措施;挖掘学生间先进事迹,及时于院内宣传,弘扬正能量;加强宿舍封闭式管理,进行人员排查、测量体温、每日定时消毒等。对学生进行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和院感培训,每日发放口罩,切实保障好学生安全。

加强科研攻关。组织动员重症、呼吸、感染及微生物等相关专业科研人员参与疫情防控方面的科研攻关,推动相关数据和病例资料的开放共享,及时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同时积极动员科研人员申报国家及地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急防治科技专项,加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致病机理、感染防控等深入研究,实现科技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