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最前线的坚守 最温暖的守候 ——苏大附属张家港医院发热病区的抗疫担当


2020-03-17

      作为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抗疫的最前沿,发热病区几乎与病毒“面对面”,不管是病区的布置、流程的完善,还是人员的安排、院感的要求,没有哪一项不需要经过深思熟虑,所有操作也都马虎不得,大到无创呼吸机的调试,小到体温的测量,都需要严格的操作规范。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医院发热病区在医院疫情防控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下,临危受命,守卫一线,为守护患者健康和生命不懈努力着。

     发热病区里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和波动,都牵动着大家的心,患者的症状各异,治疗又要精准及时,病区治疗团队将诊疗方案和指南一遍遍的研究透彻,为了给患者最好的治疗,也为了不辜负患者的信任。和其他医护人员一样,病区医师丁媛习惯了经过每个病房门口都要停留,讲讲治疗的方案,听听患者的感受,及时调整治疗细节,“当患者微笑着和我比OK的手势的时候,就是我最快乐的时候”,丁媛说着,不自觉的笑起来。

     许多人看到医生护士防护服,第一印象会感觉胖胖的、新鲜有趣,但这一层层的包裹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可谓是沉重的负担,防护服捂着,加上口罩帽子包的严严实实,着实闷得慌,说“动一动、一身汗”丝毫不夸张,更何况医护人员还需要进行精准的操作,“一开始每次操作结束,有种快中暑的感觉,但想到自己若是不坚持,患者就更没有信心了”病区90后的护士“小姐姐”徐檬说道。

因为隔离病房不允许患者家属的陪护,患者都是独处一室,身心需求尤为明显, 病区的医生护士除了常规的诊疗活动之外,同时还照顾着他们的生活,比如2床小伙没有带手机充电器、4床老阿姨没有吃早饭,没带纸巾,6床阿伯感觉被子有点薄等等,这些都会被细心的医生护士发现和解决,在每一次治疗和操作之后,医生护士都会有意的“拖拉”一会,尽可能的和患者多说说话,排解他们心中的孤独与焦虑。这些温暖细致的举动,让患者感受到虽然暂时被隔离,但是医生护士与他们同在。

    “特殊时期的心理护理尤其重要”,护士长顾静说,曾有个13岁的小男孩,被收住在单人间隔离观察,由于隔离规定他的家人不能进来陪伴,小男孩特别的紧张,不停地哭闹,任谁哄也不见效,这一幕被顾静护士长看在眼中,顿觉心酸和怜爱,她主动和小男孩聊天,并加了小男孩的微信,每天都要聊上一阵,用自己的幽默和温暖安慰他,鼓励他,男孩的情绪逐渐平复,在微信中开始和顾静开起了玩笑,也开始配合起治疗和护理来。

     一个多月来,因为医护人员的温暖守候,病区陆续收到了患者们不同形式感谢,有数百字的信,有萌萌的卡通画,还有一连串的“谢谢、谢谢”。

     从2020年1月20日开始,医院抗击疫情的工作开始紧锣密鼓的进行,发热病区责无旁贷、勇挑重担,所有人严阵以待,坚守岗位。他们中有90后的“小鲜肉”、“小姐姐”,有孩子尚幼的年轻妈妈,有家中的顶梁柱,他们以一个医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踏踏实实的完成每一天、每一次的工作任务。

面对紧张的工作和病毒的威胁,发热病区负责人陈康坦言:大家有压力但是不害怕,有孤单但是不无助,因为病区的身后是医院的全力支持,是社会各界的关心。“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