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四月,春意盎然,气候宜人。第二十四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CCIF2021)于4月23~25日在金鸡湖畔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苏州工业园区心血管健康研究院、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主办,江苏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承办,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协办。本次会议为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举办的国内规模最大的心血管学术会议。全国各地的3000余名心血管医护人员相聚姑苏,另有50000余名参会者共聚云端,线上总点击量高达129万人次。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蒋文平教授受邀于开幕式就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发展的历史发表了专题演讲。蒋文平教授提到,我国介入心脏病是从上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六十年来历经几代人的努力,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已是心脏病学独立的分支学科。从原来的稳定型心绞痛,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到现在的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瓣狭窄,室性心动过速等急危重疾病都可以实现精准诊断和有效治疗。同时,蒋教授还对我国介入治疗发展提出寄望,希望在基础研究上多下功夫,介入医生,应做学术型医生,创造更多的研究成果。


医院心血管内科作为苏南地区最大的心血管病诊疗中心,一直以来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1983年开展了国内第一例PTCA术,1981年国内首创经食道心房调搏,1986年国内首先开展直流电阻断房室结治疗室上速;同年植入华东地区第一台抗心动过速起搏器,1991年植入国内第一台ICD(埋藏式心脏除颤仪),1992年第一个自力更生开展冠脉内斑块旋磨术,1999年建立了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绿色通道。今年以来,在科主任蒋廷波教授的带领下,心血管内科团队积极奋进,不断开展新技术,现已经成为全国房颤示范中心,国内心腔内超声培训中心,电生理新技术应用演示中心。目前常规开展经皮主动脉瓣置换,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射频消融,房颤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2020年完成介入手术6954例;PCI 2006例,射频消融1112例,其中房颤消融501例,比19年增加30%;起搏器植入476例,其中CRT、ICD、CRT-D均增长超100%。
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还将再接再厉,将进一步自身实力,推动介入诊疗规范化,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